门诊接诊了一位53岁的女性患者,她以“右眼出现黑影飘动”为主诉前来就诊。经检查,其右眼视力(VOD)为0.6,左眼视力(OS)为0.8;右眼眼压(IOP OD)为13.8 mmHg,左眼眼压(OS)为14.5 mmHg。
主觉验光结果显示:右眼(OD)为+0.50屈光度矫正至1.0视力,左眼(OS)为+0.75屈光度联合-0.25屈光度散光(轴位115度)矫正至1.0视力,且近用附加度数为+2.50屈光度。
双眼眼前段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特别地,右眼玻璃体腔内可见Weiss环漂浮,其余部分未见显著异常。B超检查亦显示玻璃体后脱离的高反射信号。
诊断结果:右眼玻璃体后脱离。
两周后,患者反馈右眼黑影飘动症状仍未得到缓解,遂再次前来门诊就诊。在充分沟通并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决定对右眼内漂浮的Weiss环实施玻璃体消融术,以击碎该结构。
手术过程中,采用了YAG激光设备,具体型号为Ultra Q Reflex(由Ellex Medical公司生产)。
术后即刻再次为患者右眼拍摄广角眼底照片,结果显示Weiss环已完全消失。
在临床上,“飞蚊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多由玻璃体后脱离引发(此类患者眼底常可见Weiss环);另一类则多见于45岁以下、伴有近视的患者(近视会加速玻璃体液化进程)。
既往研究报道中,既有针对Weiss环引起的飞蚊症采用激光消融术取得良好疗效的案例,也有关于两类飞蚊症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的研究。1993年,YAG激光首次被应用于玻璃体浑浊的治疗。
在相关文献中,YAG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反复验证。其治疗原理在于,YAG激光可使玻璃体胶原纤维发生气化。在4-8mJ的激光能量作用下,可使浑浊物碎裂并气化。
在眼后段实施YAG激光操作时,首要关注的是安全性问题,重点在于避免激光对晶体和视网膜造成损伤。
我们可以看到上图在能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锥形等离子体逐渐扩大,当达到20mJ时,等离子锥的长度为280微米。也就是说,理论上在这个区域之外的视网膜或囊膜是安全的。
普通的YAG激光原本设计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眼前节,应对虹膜、前后囊的激光需要。并没有专门考虑眼后段的情况。
同轴设计是指照明、瞄准光和激光可以在同一光路上,聚焦到玻璃体浑浊物上时即可以被瞄准光和激光同时聚焦。
特殊设计的照明,使得激光不被遮挡。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当我们能够看清浑浊玻璃体而视网膜在焦点之外时,我们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来进行激光消融。
另外浑浊玻璃体和晶体的距离也非常重要:同轴的情况下观察到玻璃体浑浊,然后再将裂隙灯光稍微偏斜一点(5-10°),在非同轴下观察浑浊的玻璃体,如果能够直接看到则离晶体很近,如果观察不到则浑浊物离晶体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声明:本文转载于<e讯视界>,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