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动得了「刀」,开得了「药」。好的骨科手术不仅需技术精湛,还需完善的围术期管理。以下为骨科围术期补液常见的 6 大误区,不可不察。
1. 补液内容是在外科总论部分涉及到的,只有普外科的医师掌握或精通,其他外科的医师不擅长,必要时请他们会诊就行了。
这种观点的错误不言而喻,敢说绝对有不良后果发生过,甚至是死亡,尽管最后事件的结论不一定被正确地归结于此。
2. 补液就是输入盐水或葡萄糖。
补液时忽略补液成分的区别大有人在,通过以上的讲解已经明确恰当配比补液成分的重要性,忽略补液成分的区别是不应该的、也是危险的。
3. 术后补液量的计算与麻醉师在术中的补液量无关。
一个有机整体是不能把你输的液体和其他人输的液体分开的,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可遇到因麻醉师补液不当而临床医师未及时纠正导致的一些问题。
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骨科医师的充分注意,毕竟每个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是客观存在,不要别人种下的苦果你来摘。
4. 补液不当或液体失衡时多表现出神经或循环系统方面的症状,骨科医师「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或者为了「躲避」责任一味的请内科会诊。
大家可以想一想,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补液问题应该是我们专业人员更了解情况,我们忽略的问题指望内科医师给你来补充、发现,这是一种冒险行为,有的病情往往就在不断的会诊中延误了。
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年轻的骨科医师的注意,要知道出了问题家属肯定不会去声讨内科医生的。
只要你管上了这个病人,要记住他在出院之前责任永远是你的,你不可能把责任推到其他科的医生身上,即使他处理有误,也是很难界定的,再者说内科医生一般是以帮助者的身份与角色出现的。
5. 补液时医师不分先后顺序地下医嘱,护士不分先后顺序地执行。
补液的液体成分是有区别的,机体对各种成分的需求有轻重缓急,先后输入顺序应有区别,如:低渗性缺水你先输了糖,病情必然加重。所以,补液先后顺序必须认真对待,医生不但要严格设计各种液体输入的先后顺序,而且应该密切地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与监督。
6. 有的医师过分担心老年人心功能等问题认为不可多补液,越少越好。
老年人机体的缓冲能力弱,如果补液不足或不恰当更容易出现问题,如容量不足可导致血流缓慢,老年人就易发生栓塞;容量不足或水电失衡也易发生心脏的问题的,因老年人的心功能是降低的。
把任何人置于一个不正常的内环境下,肯定是不利的。当然老年人补液与心功能低下的矛盾我们必须考量,我们首先强调补液量更精确而不是越少越好;二是输液速度要适当地减慢,三是尽早进食及口服电解质液等。
本文作者:汪志举
本文来源:骨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