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识浅陋,以下仅为胡乱瞎想,观者可权当笑话。
一、脊柱外科的理论和技术方面
1. PELD成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国内县级医院大量普及。PELD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局部麻醉、康复快、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目前兼顾微创和有效率的最好椎间盘突出手术,没有之一。
2. endoLIF成为腰椎融合的最推崇手术。endoLIF兼顾微创和减压,在这两方面会逐渐替代misTLIF、OLIF等。endoLIF目前的技术壁垒是椎间孔快速成型、镜下椎间处理、可膨胀cage的安放等,随着器械和材料的进步,这些问题应该很快解决。
3. AIS Lenke分型的修正或优化,对融合椎选择提出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4.成年退变侧弯的出现一个新分型,不但从脊柱平衡和稳定来指导矫形,也会找到腰痛的力学和神经肌肉的契合点。
5.全脊椎平衡的新理论,可能会从生物力学和肌肉神经判断或预测脊柱畸形的发生,指导长节段或短节段脊柱手术。
6.脊柱肿瘤中国学者进入国际一流阵容,出现中国人提出的手术方式和修正理论。
7.椎弓根钉置钉的导航和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8. 脊柱损伤中椎间盘损伤出现一个新的类似Pfirrmann影像学分级,指导融合指针。目前的椎间盘损伤的影像学分型没有得到大家公认,融合指针也较多争议。
9. 脊柱外科基础研究方面,脊髓损伤还是不会有大的突破,脊柱肿瘤、畸形、退变等课题组与基础实验室联合可能在基因组学或蛋白组学发表CNS级别的文章。
10. 在颈椎退变、脊柱感染、脊髓损伤、脊柱微创等方面可能会出现高级别的循征指南和技术上的改进,是否有革命性的突破,请大家补充。
二、脊柱外科社会学方面
1.国内医生循征医学的意识大幅度增加,国内医生会发表一些高级别的循征文章在高级别的杂志上,如:NEJM、Lancet等。将来即使是小医生,也会对一些开口就说自己经验而不讲循征的伪大佬产生不屑一顾。
2.今后脊柱外科理论与技术创新多呈现为改进或修正(modified)形式的螺旋式上升,很难有革命性的横空出世了。另外,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材料或方法可能会令人目不暇接,大家认识到:保持阅读量才是甄别创新、改进、或是山寨的王道。
3. 人们开始对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与临床研究的医学家有分开评价的意识,不再特别推崇发表基础论文的外科临床医生了。
4. 神经外科开展脊柱手术势不可挡,骨科医生受到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积累时间的原因,医疗质量骨科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较大优势,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手术的翻修率明显高于骨科。
5.骨科学术会议减少。器械商赞助减少,人们开始对“少数人挣名挣利、多数人免费旅游”的会议反感,参会热情减少。大家认识到,挤掉那些哲学水分后,实实在在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才是会议的精髓。人们会根据讲者的题目来决定是否参会,而不是会议的名称或是讲者的名气。
6.70后80后脊柱医生登上最高学术舞台。70后80后在专业教育、正规培训、论文阅读写作、国际视野等方面都有60后、50后医生无法比拟的优势,逐渐与国际接轨。教学医院一批没有外文写作能力的博导以及循征意识不强的大腕受到大家低视。一些在专业外发声、专业内排斥异己、打压年轻人的自我膨胀型专家将会被笑话。
7.脊柱外科医生对多点执业、医生联盟、私人医院等社会变革大多数处于观望态度,行动速度可能会慢于其他风险小、专业程度相当较低的医学专业。
8.中国可能出现一本脊柱外科英文杂志。中国人发表脊柱外科英文文章数量会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位,有英文写作能力的通讯作者数量明显增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文章数量增加。中国人文章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级别循征研究和技术改进,数据的可靠性还会存在诟病。
本文来源:脊柱外科医生张正丰